中藥炮制的目的
中藥炮制法是根據中醫藥傳統理論而制定的,是將原藥材進行凈選,切制和炮制等制作而制成一定規格的炮制品,通稱為“中藥飲片”,以適應中醫臨床醫療和中成藥配制的需要,保證中醫用藥質量標準,使臨床用藥安全和有效。概括起來,中藥要求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使中藥飲片達到一定的凈度和純度標準:因為中藥材是采集野生或栽培、飼養的植物、動物或礦物的全體,或部分自然狀態的干燥品,往往夾有其他雜物,所以在炮制前首先得進行分離和洗刷,使其達到一下純凈度,保證臨床用藥劑量的準確,例如動物、昆蟲類藥材,常殘留有筋肉、脂肪和足、翅等,這些雜物都須除凈。
2.消除或減低中藥的毒性或副作用:中藥材品種多,各具一定的性能,其中有對人體生理作用強烈的或有毒害的藥物,中醫將其分列為大毒、小毒和峻烈性,燥性等。為了安全用藥,中藥供內服時,都須嚴格炮制,如川烏中含毒性較大的烏頭堿,經過洗漂、蒸煮等加熱處理后,其毒性成分烏頭堿含量大大降低,這樣可以達到安全服用的標準,起到“回陽救逆”(強心)的作用。再如千金子,巴豆等含有多量引起人體峻瀉的油質成分,經過炮制,除去部分脂肪油而成千金子霜、巴豆霜入藥,可使臨床用藥安全和有效。
3.改變和增強中藥飲片固有的性能,以提高醫療效果:中藥飲片的生品和制品(熟品)是具有不同性能和治療作用的。因此,中醫在辨證施治時,可根據其不同病證而選用不同規格的飲片。如生地的生品性味甘寒,具有滋陰涼血作用,而經炮制后的熟品(熟地)性味轉為甘微溫,則起養血滋陰的作用;又如甘草生用取其瀉火解毒作用,而經蜜制后,性味由甘平轉為甘溫起補中益氣之功。再如醋制延胡,則可提高有效成分生物堿在湯劑中的溶解度,增強其鎮痛作用。
4.適應于中藥制劑的配制和中藥的貯備:中醫治病用藥大多是采用中藥湯劑,而湯劑多是臨時配方調劑的,為了適應中藥制劑的配制,則須將原藥材改變成不同的粉碎度,如礦石類、貝殼類和骨胳類藥材等,則需采用高溫煅制的方法,使其質松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此外,中藥的生產供應,都須經一定的貯存期,由于中藥飲片在炮制時經洗凈、烘烤及炒制、煨煅等加熱處理,則可達到殺滅蟲害和微生物的作用,防止中藥飲片因霉敗或蟲害而影響療效,以保證中藥的質量。同時對一些含甙類有效成分的中藥(人參、半夏、淫羊藿等等),經過炮制的加熱處理后,可使其共存的酶受熱而失去活力,以避免因酶解而失去療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