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天然藥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中藥天然資源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現有中藥資源12,800多種,市場經營中藥材1,200多種,常用中藥500多種,公認的道地藥材200多種。
四川地處中國西南的長江上游,位于東經97°22'至 110°10',北緯 26°03'至34°20'之間,北鄰陜西、甘肅、青海,東連湖北,南接云南、貴州,西與西藏交界。宋代置川峽四路,四川之名由此而來。春秋時期,四川為“巴”、“蜀”之地,故簡稱蜀。四川具有復雜多樣的氣候和地質地貌,適宜多種藥用植物和動物的生長,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中藥之庫”,在中醫界更有“無川藥不成方”之說,現有中藥資源近5,000種。
根據四川自然生態環境,四川中藥材產區分為盆地中央藥材生產區、盆地邊緣山地藥材生產區、攀西地區藥材生產區和川西高山峽谷藥材生產區。盆地中央藥材生產區四周環山,地貌以丘陵為主,屬中亞熱帶溫潤氣候,海拔在200~750m之間,藥用資源近3,000種,著名的道地中藥材有川芎、川明參、川黃柏、丹參、白芍、白芷、半夏、石斛、紅花、杜仲、牡丹皮、麥冬、附子、澤瀉、厚樸、郁金、桔梗、黃連、麝香等;盆地邊緣山地藥材生產區以中、低山為主,氣候溫和濕潤,海拔1,000~3,000m,藥用中藥資源2,000余種,主要道地中藥材有川牛膝、大黃、天麻、白蠟、半夏、杜仲、吳茱萸、厚樸、金銀花、桔梗、黃柏、黃連、銀耳等;攀西地區藥材生產區山地與河流相間,海拔高度高差懸殊,屬中亞熱帶氣候區,中藥資源4,000余種主要道地中藥材有川貝母、川牛膝、川續斷、天麻、黃連、麝香等;川西高山峽谷藥材生產區川西北部為高原區,川西南部為高山峽谷區,谷底海拔2,500~4,000m,山脊海拔4,000~5,500m,藥用植物4,000余種,主要川產道地中藥材品種有川貝母、川續斷、大黃、木通、天麻、冬蟲夏草、杜仲、黨參、黃連、黃芪、麝香等。
總之,四川中藥資源品質優、品種多、分布廣、產量大、臨床效果顯著,居我國“川廣云貴”四大產藥區之首,其中,川產道地藥材中外馳名。